首页 > 最新动态 >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
最新动态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
2025-10-305

很高兴参加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大会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。首先,我谨代表人民银行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。


纵观世界金融演进历程,科技创新始终是关键引擎,唯有以科技创新赋能金融发展,才能推动金融行业在时代变革中转型升级、行稳致远。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工作,通过政策推动、试点带动、标准规范、案例交流等措施,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。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已经连续30多年开展金融科技应用成果评选活动,搭建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舞台和交流互鉴平台。2024年度金发奖评选结果已于近日揭晓,在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、深化科技业务融合、夯实数智能力根基、构筑安全发展基石等方面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成果。此次论坛上,银行、证券、保险领域获奖机构代表还将分享典型案例,相信这些优秀经验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,营造互促共进、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。


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做好“十五五”时期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遵循。下一步,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的双轮驱动作用,推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、取得新成效。


一、深入做好“人工智能+金融”实施工作

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,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今年8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对推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提出明确要求。做好“人工智能+金融”工作既是金融数智化转型、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,也是助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。行业层面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“人工智能+金融”实施意见,明确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总体目标、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;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动建设金融领域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,打造人工智能金融安全应用的模型训练平台、数据共享枢纽、供需对接纽带和人才培养中心,助力降低人工智能金融行业应用门槛。企业层面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“人工智能+金融”的重要意义,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快健全与智能化发展相适配的体制机制,积极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在金融领域的安全应用,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、精准性和满意度。


二、充分发挥金融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

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,天然是数据汇聚应用的前沿阵地。前不久,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、国家数据局启动金融领域“数据要素×”试点。希望金融机构以试点工作为契机,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积极稳妥探索数据要素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路径。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秉持依法合规、按需共享、专事专用、最小必要理念,加快研究建立跨部门、跨机构、跨行业数据流通利用的规则机制和基础设施,探索隐私计算等数据共享新技术创新应用,着力实现数据安全流转与有序共享。深入开展多来源、多维度数据价值挖掘和关联分析,深刻洞察宏观经济态势、市场发展趋势、企业经营状况和用户需求特征,切实提升金融机构“依数治理”、金融业务“用数决策”、金融服务“以数提质”的能力与水平。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认真落实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,不断完善金融业数据安全保护制度和标准,强化金融数据分类分级保护,对金融领域重要数据进行重点保护,全面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,以更加细化、更可落地的数据安全措施为数据共享应用保驾护航。


三、切实增强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能力

科技创新没有“捷径”,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没有“坦途”。我们要沉下心来苦练内功、主动谋划,在“业、技、数、人”等方面深耕细作,让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真正成为驱动业务升级的内生动力,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中筑牢优势、抢占先机。一是提升业务牵引能力。鼓励业务部门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,深化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基本原理、技术特点和能力边界的理解和掌握,在场景规划、需求挖掘、知识萃取、原型验证、效果评估等方面发挥关键引领作用,厚植数智化转型的业务土壤。二是强化技术支撑能力。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算力底座、数据底座和智能中台,打造适配金融场景、支持敏捷迭代的数智化转型工具链和流水线,实现算力高效调度、模型高效优化、应用高效开发。三是增强数据治理能力。紧扣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,健全涵盖脱敏、清洗、标注、评估、质量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企业级数据治理体系,分业务分场景梳理形成专业知识库,加快构建企业级高质量数据集。四是完善人才保障能力。持续健全人才选用育留机制,靶向引进人工智能等领域核心技术人才,加强跨条线跨学科人才培养,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成长路径,营造持续学习和鼓励创新氛围,全方位提升员工智能素养。


四、着力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质效

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,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,必须深化运用金融科技,提升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。一是赋能科技金融。基于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成长性、专精特新属性、产业链发展态势等多维数据,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研判科技型企业特点,定制差异化算法模型和综合性融资方案,创新直达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。二是助力绿色金融。强化对ESG评分、碳足迹、碳排放等绿色数据的获取和分析,增强绿色低碳转型项目和绿色资产的数字识别能力;运用技术手段赋能碳核算、可持续信息披露,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水平。三是优化普惠金融。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、智能物联网、区块链等技术依法合规采集多元数据,补足普惠群体全链条“数字足迹”,助力纾解“信用白户”难题。针对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急难愁盼问题,加强数据建模和算法分析,强化金融需求数字化感知能力,助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。四是支持养老金融。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对养老企业供应链信息、经营流水、税费缴纳等多维数据综合分析,增强对养老产业相关经营主体的轻资产、无资产授信评估能力。聚焦老年群体日常高频金融需求,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发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产品,健全无障碍金融服务体系,弥合数字鸿沟。五是推进数字金融。以数据为驱动,以算法为支撑,打造全链条数智化运营模式,健全多样化、专业化金融产品体系,着力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。全面深化监管科技应用,切实提高数字化合规与监管能力。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离不开科技的支持,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做贡献。


五、强化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准支撑

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,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。近年来,国家标准保基础、行业标准立标杆、团标企标促发展的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健全,金融领域现行有效国家标准114项、行业标准420项,公开团体标准500项、企业标准8639项,在新技术金融应用、数字化转型、数据治理等方面相继发布实施一批精品标准,助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。金融机构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,标准执行力度和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,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,主笔制定移动支付、数字货币、信息交换等多项国际标准。下一步,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,以标准升级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。一是做好“十五五”金融标准化谋篇布局,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,引领金融标准化优质发展。二是健全高质量金融标准体系,加快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标准供给,强化标准需求质量管理,提高金融标准建设质效。三是推动金融标准落地见效,深化标准化、科技和业务互动融合,增强标准实施力度和自我声明公开意识。四是提升金融标准国际化水平,推动数字货币、人工智能、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标准攻关,强化国内国际金融标准协同兼容,做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及相关区域性组织的交流合作,以标准制度型开放服务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

女士们,先生们!人民银行愿与各界同仁并肩同心、锐意进取、笃定实干,扎实做好金融科技工作,持续深化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,奋力开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、保障民生福祉、促进开放合作的新局面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贡献金融力量!同时,感谢北京市对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的支持。


来源:《金融电子化》杂志社

解锁更多精彩内容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